翻譯: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竇婉筠
來源:軸承工業編輯部
(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)
隨著新冠病毒流行趨緩,在疫情后期的政策/限制出現逆轉之后,全球軸承需求量迎來加速增長,預計每年將增長近5%,在未來5年內達到800億歐元。當前的一些混亂局面,包括俄烏戰爭、原材料短缺、通貨膨脹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等,為行業發展增加了許多不確定因素。盡管如此,消費者支出的增加帶領全球經濟走向了正增長。在制造業高度集中的地區,如亞洲/太平洋地區,外商投資呈上升趨勢。此外,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,以及對更多生態與碳中和產品的需求,也在推動著軸承新技術、新產品的發展。
全球軸承產業正在從疫情中恢復
2022年底至2023年初,對于疫情的限制正在逐步放開,商業活動也在逐漸增加。大多數國家的消費者支出和對耐用品的需求都在增加。供應鏈正在趨于穩定,貨幣價值波動和貸款可用性所帶來的金融限制有所減少。這些因素與其他因素共同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,因此,全球軸承行業也開始復蘇(在此之前,對于軸承這種非即時消費的有形產品,其需求呈兩位數下降)。
由于前期需求的下降,現在世界各地所有主要行業都需要更多的軸承。制造商和消費者都感受到價格敏感性的影響力正在減弱,這將重新激發戰略投資,增加研發投入。因此,新產品的研發刻不容緩。此外,隨著機械使用的增加(包括汽車的使用),軸承的更換也成為迫切需要,這也推動了軸承售后市場的發展。
區域需求與供應
未來5年,亞太地區的增長幅度最大,其中中國和印度位居前列。亞太地區國家注重出口,且成本具有競爭力,因此該地區是軸承行業發展的理想之地。全球市場由大型跨國軸承公司主導。大多數主要軸承生產商將進行戰略部署,將生產設施集中在國內市場較大的國家。如今,中國擁有最大的軸承國內市場之一,并不斷發展、不斷鞏固,幾乎成為每個主要軸承生產商追捧的熱點。最先進的軸承制造業仍在日本、美國、瑞典和德國,這些國家擁有世界頂級的軸承生產商,服務于大型發達市場,專注于高技術含量、高價值軸承的研發與生產。雖然這些國家擁有強大的國內軸承生產商,但它們仍依靠從成本更低的國家進口來滿足國內市場的基本需求。
歐洲
隨著回流舉措的提出和制造業活動的普遍增加,預計歐洲市場的軸承需求和產量將繼續增加。中長期的主要挑戰仍然是可持續產出所必需的能源供應與多樣化。未來幾年的主要驅動因素將是耐用品行業的投資和售后市場的復蘇。
亞太地區
亞太地區的產量與需求占全球的60%以上,因此預計該地區將從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增長中受益最大。日本、中國和印度將成為亞太地區軸承產量和出口增長的驅動力。人口的增長和人均收入的增加將進一步推動該地區的經濟增長。
中東地區
到2030年,隨著外商投資的增加、制造業能力的提升、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增加以及人口激增所帶來的需求增長,預計中東地區將成為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。
北美地區
未來5年,預計該地區(包括墨西哥、美國和加拿大)對軸承的需求將以平均每年3%的速度增長。日本和中國目前是北美工業的主要供應商,預計這一趨勢將保持下去。
南美地區
預計到2030年,中美和南美的年需求量占比將超過6%。新冠疫情后,該地區的國家工業產出迅速復蘇,軸承銷售大幅回升。巴西是該地區需求和供應量最大的國家。
對軸承需求的快速增長
大型制造業的軸承需求占比較高,包括但不限于汽車、航空航天應用、重型機械、工業設備、發動機和其他動力傳動機構。這當中每個單獨的市場都經歷著周期性的趨勢。大多數原始設備制造商都保有安全庫存,以應對更高的需求。在經濟困難時期(例如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間),制造商將縮減庫存并減少庫存材料;當需求恢復、庫存需要補充時,制造商又會提高產量,因此對軸承的需求將增加。未來5年,全球軸承銷量預計將大幅增長,電機和汽車驅動將占新產品需求的1/3以上。
俄烏戰爭
除了新冠疫情之外,當前最具影響力的事件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持續沖突,這將影響未來的經濟收益。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,使投資者猶豫不決,并出現通貨膨脹,進而導致全球供應鏈的進一步中斷。能源+